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通告

2014-201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指南

字号: + - 14

附件3

2014-201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指南

 

化学与材料

 

一、  化学化工

 

1、CO2捕集、转化及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CO2的捕集和分离;CO2转化及利用的催化体系、反应体系、传递过程及设备研制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2、生物质转化及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化学化工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生物质原料组分的预处理和高效分离的新介质、新方法;生物质高效转化合成能源产品的作用规律及调控机制;生物质的生物和化学水解作用机制及其新型酶制剂和固体催化剂构建;新型生物质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新途径。

3、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化工过程的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有毒、耗能和重污染产品替代品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无毒、无害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或介质替代的清洁化工过程;绿色化工过程系统集成及评价方法。

 

二、  材料科学

 

1、高温、耐磨、耐腐蚀材料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在复杂服役条件下经受高温、腐蚀、磨损的材料损伤机理研究;特种镍基、钴基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

2、高效节能新材料设计与制备及服役评价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高效节能新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设计、制备工艺及其工程应用的基础研究。建立节能材料的多元组份设计原理、制备参数控制原则、性能表征与安全服役评价方法。

3、处理有毒有害废气的新型高效催化材料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有毒有害废气处理的新型催化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催化性能研究,用于有害废气处理的非贵金属催化材料的高效催化作用基础研究、稀土—复合催化材料及其载体材料制备及应用中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

4、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机理研究;靶向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材料调控机制及其性能评价。

5、高效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燃料电池、二次电池、高效宽谱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的设计与调控制备;能源转换与存储新机制。

6、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碳基纳米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构效关系;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与原理;纳米材料的复合组装体系;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工程科学

 

一、机械工程

1、典型新能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核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装备设计与制造基础研究。包括:新能源装备的功能生成、多过程耦合及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性能演变的内在机理与可靠性设计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集成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研究。

2、先进机器人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能够突破太空、深海/水下和核电站等极端服役环境制约以及助老助残等领域的新型机器人系统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包括:机器人拓扑综合与尺度综合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高密度能量冗余驱动原理与控制方法和基于生物特征的运动仿生方法研究。

3、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精机工程”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复杂曲面多轴复合加工及高速高效加工理论和技术研究;精密、洁净、微细切削磨削加工与纳米精度及近零损伤加工理论和技术研究;精密、复合、微细增材制造新原理和方法研究。

4、新型光机电智能化仪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网络化、多功能化和低成本、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性指标高的新型光机电智能化仪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包括:新型传感器的感知原理与设计方法;光机电集成智能化仪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新型光机电智能化仪器的标定方法与测试技术研究。

二、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

 

1、太阳能低成本发电方式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降低太阳能利用成本为目标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方式研究,侧重从太阳能收集到电力输出全系统角度的能效测量和评价方法研究。

2、风力发电系统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电网友好型风力发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新型高效风电系统的能量转换原理与设计方法;高性价比风电叶片设计原理;风电场资源评估与风能预测的创新性原理与技术基础研究。

3、新型高效储能/储热技术的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新型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压缩空气储能、储热等相关储能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储能系统的新原理、新方法;储能/释能过程的能量传递与系统集成;高负荷离心压缩机/透平内部流动与传热特性;新型储热设备的传热特性与控制机理研究等。

 

信息科学

 

一、微电子与电力电子

 

1、纳米级集成电路

本方向重点支持纳米尺度的三维器件;可重构与容错多核SoC;面向导航和通信等极低功耗电路、超高速混合电路;纳米尺度SoC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芯片测试技术;新一代微电子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2、微纳器件与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本方向重点支持微纳传感技术及应用;微纳传感、微能量获取与转换;微系统设计方法及制备技术。

 

二、激光与光电子

 

1、遥感信息探测成像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多维高分辨探测成像;微弱信号检测与认知探测成像;探测成像信号处理,数据解译与目标重建。

2、先进光纤激光及半导体激光技术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工业、医学等应用领域的新型光纤激光技术和新型半导体激光技术及应用。

 

三、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

 

1、面向城市服务的大数据管理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城市服务的大数据获取、存储、检索、可视化及事件检测;超大规模并行计算;虚拟化服务计算等。

2、面向应用的云服务模型及关键技术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典型国民经济应用领域的云服务模型及体系架构;云服务的运行支撑、部署和管理关键技术;可信的云服务保障及提供机制等。

 

四、自动化与智能系统

 

1、基于Web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本方向重点支持复杂信息环境的语义感知与计算;互联网信息分析;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多模态方式下互联网信息的精准搜索与挖掘;知识发现、提炼和集成等。

2、多源智能信息处理

本方向重点支持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信息处理、多源信息融合与控制;面向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理论和算法;信息化过滤和推荐等。

 

五、通信

 

1、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

本方向针对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广播网、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传感网等多网异构共存的复杂网络环境,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有限频谱资源与低能耗的高效宽带移动传输与协同;多域多网协同无线网络理论与网络自优化;移动网络组织与智能管理;智慧协同网络体系、机制、理论及关键技术。

2、基于IPv6网络的现代服务关键技术

本方向针对国家对IPv6网络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基于IPv6的新型服务技术;IPv6域名系统关键技术;基于IPv6的云计算和云服务;移动业务支持;支持视频应用的IPv6组播技术以及IPv6网络服务等。

 

生物科学

 

1、生物新种质创制的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重点支持用于创制植物、动物、微生物新种质的理论与技术,获得新的种质资源和实验生物模型,为农业育种、环境治理、生物检测、生物制剂和制药等奠定基础。

2、食品危害因子检测与安全性评价

本方向重点支持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物、有害微生物、生物毒素等检测技术与方法,揭示其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为满足重大民生需求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3、合成生物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合成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探索合成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遗传等基本规律,为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产品等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农业科学

 

1、农业新品种培育的分子设计与实现途径研究

本方向重点针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技术需求,以作物、园艺植物、畜禽等为研究对象,运用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分子设计、杂交(种)优势利用及转基因等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水平和效率,为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2、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特性分析与评价,营养与功能组分变化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新型加工技术对农产品品质与营养的影响,加工过程品质形成与控制机理;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形成、迁移与消解机理。

3、畜禽重要病原感染与免疫的机制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主要畜禽疫病感染与发病机理;病原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机制;宿主抵抗病原入侵的效应机制。

 

医药科学

 

1、重大疾病的分子标记物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重大传染病、神经退变性疾病、精神疾病、代谢综合征、免疫相关疾病等重大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子标记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分子标记物在疾病早期预警、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

2、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重大传染病、神经退变性疾病、精神疾病、代谢综合征、免疫相关疾病等重大疾病为对象,综合利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及组学技术、动物模型和临床资源,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探索新的干预策略和手段。

3、院内感染预防、检测技术及干预策略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导致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信息平台以及临床资源,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快速、全面的院内感染的综合防控体系,探索有效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评估综合防控体系的有效性。

4、重大疾病的药物候选靶标及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研究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调控网络,重点探索其作为药物靶标的可能性;结合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方法,筛选鉴定候选化合物。

5、生物药物的关键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新型生物药物设计、生产、评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6、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作用优势及其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等为研究对象,选取临床治疗确有疗效的方药加以干预,明确作用优势、环节及途径。

7、先进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新型医学成像、光学无创体外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医学检测终端及健康物联网的应用基础研究;人体生理信号检测、健康状态的辨识和调控的理论、方法和装置的研究。

 

城建与环境科学

 

一、城市建设与建筑科学

 

1、北京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重大灾害风险评估、全寿命可靠性预测及健康监测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工程结构重大灾害风险评估新理论与新方法;工程结构抗震减振新体系、新理论与设计方法、新技术;工程结构全寿命可靠性预测方法和健康监测体系的研究;现有重要工程或保护建筑结构损伤诊治、维修及可靠性评定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

2、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产业化住宅结构新体系、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产业化住宅高性能构件、连接节点及结构新体系研究;装配式产业化住宅结构体系设计理论、方法及成套技术研究;标准化、工业化、模块化装配式住宅整体节能理论与应用技术;产业化住宅结构快速安装方法与绿色施工技术。

3、顺畅安全、环保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及运营保障技术

本方向重点支持多方式交通协调运行组织与管理;混合交通综合控制优化理论与技术;综合交通信息集成与综合应用;交通应急管理方法与对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汽车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

 

 

二、环境保护

 

1、北京地区水循环演变规律、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环境变化下北京地区水循环演变规律、城市洪涝灾害机理及防灾;水污染防控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风险评价;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机理、多种水质水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技术;再生水与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2、北京地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的精细来源解析和调控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北京地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精细来源解析;北京地区环境空气重污染的形成与扩散机理研究;构建动态源清单平台方法,建立源成分谱平台;环境空气质量模型与模拟;一次细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控制对策研究。

3、城市固体废物分类分质综合处理、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研究北京市固体废物处理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检测方法;固体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优化处理方法和技术。

4、首都生态文明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研究人口、生产规模、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多因素对首都生态文明的影响机理与调控;基于生态和生物和谐的城市绿色空间优化配置与构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合作与生态补偿机制。

 

 

���%(���IX5H�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面向先进制造的自动化技术

2、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控制

3、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应用

4、互联网信息的检测、搜索与过滤

5、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

6、复杂生物网络挖掘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7、高性能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

 

五、通信

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了人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北京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中心城市,在通信技术的研发、实现以及产业化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同时还具有研究所、企业与高校三位一体的科研及实现队伍,拥有丰富的文化科技人才资源。

本学科主要资助新型接入网技术、移动无线互联网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理论与系统、下一代信息网络理论与传输机制、网络通信理论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无线宽带互联网关键技术

3、网络融合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4、现代通信信息服务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5、绿色通信网络架构与节能智慧网络

6、IPv6管控及安全技术、IPv6网络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7、IPv6/IPv4互联互通技术

 

 

生物科学

 

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北京的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围绕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学科前沿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首都的民生需求,重点支持与人类健康、动植物育种、抗逆及生物医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为解决健康、工农业和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蛋白质的生成、修饰、转运、相互作用、活性调控及质量控制

3、糖、能量、酶的代谢、次级代谢与调控

4、衰老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5、细胞信号转导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6、细胞信息系统及细胞命运的调控

7、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组织器官发育和遗传的分子调控机制

8、神经细胞和环路的形成、调控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9、组学研究以及遗传语言的破译

10、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

11、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应用基础研究

12、新型高效表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3、非淀粉类生物质能源高效生物转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14、生物防御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15、生物种质资源的发掘与评价的生物学基础

16、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分离、克隆、功能鉴定和表达调控研究

17、合成生物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

 

 

农业科学

 

围绕农业科学的基础、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并结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及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重点支持在设施农业、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向研究,加强对动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评价、保护与创新,植物营养与调控,动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等方向的资助,鼓励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融合交叉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从而发挥北京农业区域优势,体现首都农业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作用。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动植物优良种质资源的发掘、分析、评价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2、农作物高产、优质、抗逆、高效的遗传、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3、农田土壤水分养分耦合机制及作物营养高效利用调控机理研究

4、逆境胁迫下作物、林木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调控机理研究

5、设施作物优异品质形成与生长发育调控机理研究

6、设施农作系统优化配置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

7、作物、林木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成灾规律及其综合防治原理研究

8、果蔬、畜禽与水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冷链物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9、饲料营养调控畜禽健康与产品品质的基础研究

10、主要养殖动物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育种理论研究

11、动物病原(包括人畜共患病)传播与流行成因、致病与免疫机制及其诊断与防控原理研究

1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及循环利用机理研究

13、低碳农业原理与途径

 

 

医药科学

 

医药科学是医学和药学科学的总称,是指研究人类健康和生物医(药)学的学科,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中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分支学科。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北京需求,本学科主要资助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等不同层面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及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医药科学研究对于提高北京市医学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北京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国际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医学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新发现的遗传相关疾病基因突变或缺陷的功能鉴定及致病机制研究

2、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基因的数据过滤方法及相关生物信息学研究

3、重要疾病或与治疗相关的个体基因组学、群体基因组学或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4、蛋白质代谢紊乱与重要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5、疾病相关的新或未知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功能研究

6、细胞自噬性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与重要疾病关系的研究

7、细胞衰老的分子基础、信号转导途径及药物干预效果研究

8、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损伤、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逆转的研究

 

二、 临床医学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相关要素的研究

2、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3、主要感觉器官功能紊乱的调节机制研究

4、衰老、退行性病变和再生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细胞代谢紊乱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6、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7、炎症、免疫和免疫调节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作用研究

8、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治及预后研究

9、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治及预后研究

10、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

1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研究

12、人类生殖与生殖健康的相关基础研究

13、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理及其诊治研究

14、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的基础研究

15、重症医学相关疾病(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等)诊治与转归研究

16、心理问题及神经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17、微创、精准、功能保留治疗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

 

三、预防医学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环境卫生中人体健康的重点问题研究

2、母婴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研究

3、食品卫生安全相关标准的研究

4、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研究

5、慢性非传染病防控研究

6、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7、意外伤害防控机制研究

8、重要职业危害防治研究

 

四、药学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干预手段研究

2、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研究及新型耐药抑制剂的发现

3、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早期评价方法研究

4、重要疾病新候选药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5、药物评价新模型研究

6、药物制剂新材料研究

7、小分子药物的纳米结构研究

8、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五、中医药学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中医优势病种的应用基础研究

2、北京地区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传承、技能特长及经验方的应用基础研究

3、脏腑相关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与调控机制研究

4、中医体质识别技术与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

5、中医理论与针灸经络基础研究

6、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

7、有毒中药物质基础及功效-毒性配伍关系研究

8、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六、生物医学工程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 

2、针对重要疾病的分子影像学特异性探针及新技术基础研究

3、fMRI和DTI技术在人高级认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4、各种物理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 

5、物理治疗与医学康复的关键技术研究 

6、医学成像、手术规划与导航、医学专用数据库和低成本医疗器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7、干细胞移植性治疗、生物医用材料及支持装置等组织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城建与环境科学

 

一、城市建设与建筑科学

城市建设与建筑科学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该领域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特大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基础理论、重点技术及应用,以适应和推动北京的发展,为城乡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本学科资助主要范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结构与施工;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控制;地下空间布局与利用规划、运营管理及安全施工;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可持续的城市与村镇规划、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

2、北京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的定量化、体系化研究

3、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理、建筑环境控制与节能基础理论研究

4、城市预应力结构物耐久性和安全性研究

5、新型结构材料及结构体系创新与性能化设计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6、工程结构物振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及对策研究

7、北京工程结构群体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8、北京综合防灾减灾关键问题研究

9、北京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对周围建筑物及人群的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10、城市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1、交通信息化管理方法及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二、环境保护

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绿色北京”建设,首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改善生态环境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更是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针对首都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和重大需求,本学科资助主要范围是: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为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基础研究

2、饮用水复合污染机制、毒理效应与控制原理研究

3、水资源(含海水淡化)的开发利用与水体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方法

4、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重要污染物的环境过程、生物效应、生态毒理学机制及其检测与评价方法

5、机动车尾气、室内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6、典型大气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处理、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控制

7、生活垃圾、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原理与关键技术

8、噪声污染、电磁污染防治的技术研究

9、北京地区环境容量与生态承载能力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本学科积极支持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三个学科中原创性强、社会需求紧迫、实践指导意义大的申请,鼓励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鼓励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结合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理论不断发展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与政府和企业等有关部门开展合作研究。

本学科不受理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申请。

资助的领域与方向:

1、北京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特大城市综合集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

3、特大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演化规律以及应对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4、北京市人口膨胀与资源压力演化和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5、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

6、知识资本主导下的服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7、基于创新驱动的科技管理模式研究

8、北京高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9、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10、信息服务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1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管理机制研究